多耶,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舞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多耶,又称“踩歌堂”。多耶是侗语音译词,侗语“多”有舞动、跳跃的意思,“耶”即唱歌,“多耶”意即歌舞。多耶属于侗族大型集体舞蹈,起源于劳动,是侗族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无器乐伴奏、边唱边跳的集体性歌舞形式。
多耶节于每年的9月30日至10月6日(有时在12月下旬)举行, [9]多耶主要流传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老堡乡、丹洲镇、良口乡、洋溪乡、富禄镇、梅林乡、同乐乡、八江镇、林溪镇、独峒镇、古宜镇、斗江镇等13个乡镇和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侗族地区。
多耶,真正产生的年代要比宋代早得多,在宋代已盛行。
多耶历史悠久,起源于侗族先民的生产劳动。原始的侗族祖先因地理环境因素,主要是从事渔猎劳动兼以养殖和简单的农耕,生产力十分低下。为了征服自然和发展生产,人们逐步认识到集体力量比个体力量要强大得多,于是侗族祖先创造了一种反映集体劳动生活的歌舞—“耶”。进行此项活动时称“多耶”,汉意称“踩歌堂”,因歌唱时多用衬词“耶”人们便习惯地把“耶”作为此歌舞形式的名称。
据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记载:“辰、沅、靖等蛮,仡伶⋯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辰”“沅”“靖”指现湘西南的黔阳、会同、新晃、通道、城步和黔东南的锦屏、天柱、黎平等,是现侗族最集中的地区。“仡伶”是侗族自称的音译,“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就是宋代“多耶”场景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北侗地区“多耶”活动已消失,但南侗地区仍然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