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靖江市位于长江北岸,与张家港、江阴市隔江相望,其境内的“老岸”地区,作为江北的吴方言“孤岛”,是宝卷传承最兴盛的地域。靖江宝卷自清代从江南传入,已有近300年的历史,旧传文本100余种,现存各类印本、抄本仍有60多种。靖江的乡民保持着“讲经做会”的风俗传统,全市现有讲唱宝卷的“佛头”120多人,其中女“佛头”7人,每年做会唱卷达3000场以上。不过,靖江讲唱宝卷的做会活动,只做“延生”,不做“往生”,即不为死者荐亡超度,只为生者延命利生,表现为出世的宗教信仰向入世的民俗艺术的转变。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靖江宝卷已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其显著特征是:
1.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现存的靖江宝卷包括“圣卷”、“草卷”和“科仪卷”等基本类型。“圣卷”包括《三茅宝卷》、《大圣宝卷》、《观音宝卷》、《梓潼宝卷》、《东岳宝卷》、《土地宝卷》等近30种,“草卷”又称“小卷”,包括《十把穿金扇》、《独角麒麟豹》、《刘公案》、《八美图》、《薛刚反唐》、《五虎平西》等20余种,“科仪卷”则包括《篆香庆寿开关》、《上茶偈》、《拜愿》等10余种。其中,《三茅宝卷》的篇幅有20万字,而《十把穿金扇》则长达25万字。
2.活态传承,风格独特。靖江宝卷至今仍在乡间讲传,但只用当地的“老岸话”讲唱,它具有江北吴方言“孤岛”的语言个性,既不同于江南的吴语,又与周边的江北方言有极大的差异。
3.内涵丰富,多彩多趣。靖江宝卷除了包含部分宗教与信仰的内容,大多展现的是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社会生活,诸如市井行业、观灯绣花、酒糟点心、装束仪仗、治病药方、莳花种草等。其中,还有许多逗趣故事、谜语诗句、夸张形容等。
4.韵散结合,文体集成。靖江宝卷属民间讲唱文学,它将散文体的叙事与韵文体的诗歌交织在一起,包容了民间文学的多种文体,诸如传说、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等,唱腔则有“单调”、“平调”、“摇铃腔”、“十字调”、“莲花落”等多种。
我用夸克网盘给你分享了「靖江宝卷」,点击链接或复制整段内容,打开「夸克APP」即可获取。
/8c8937sncW:/
链接:https://pan.quark.cn/s/e0dd49ceb1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