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灯彩是江苏扬州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源于唐代,盛于明清,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遐迩。这项古老技艺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至今仍在运河畔绽放异彩。
扬州灯彩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宫灯端庄典雅,多用于厅堂装饰,骨架以红木为主,裱以丝绸或纱绢,配以精美的彩绘和流苏;走马灯构思巧妙,利用烛火热气推动内部轮轴旋转,形成动态画面;荷花灯造型逼真,以竹篾编织花瓣,辅以彩纸装饰,宛如池塘盛景。此外,还有鱼灯、兔灯等动物造型灯彩,形态活泼,深受百姓喜爱。
制作一盏扬州灯彩需经十余道工序。选材讲究,竹篾需质地坚韧,纸张要轻薄透亮。骨架制作是基础,艺人凭借精湛手艺将竹篾弯折成各种造型,节点处用棉线细致捆扎。裱糊工艺尤为关键,需将剪裁好的纸或绸缎平整贴合在骨架上,边缘处理要圆润流畅。后期装饰更是点睛之笔,彩绘、刺绣、雕刻等技艺的综合运用,让灯彩焕发生机。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灯彩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是扬州文化的重要载体。每逢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街头巷尾悬挂的各式灯彩营造出喜庆氛围。灯彩上的图案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扬州灯彩还融入现代设计理念,推出造型简约的创意灯饰,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