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甩石锁始于唐代,盛于清末民初。如今,茅山甩石锁最盛于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罗村王笪里村,此地又称石匠之村,村民代代流传加工茅山石材的手艺。无论是农闲还是农忙,村民们会将茅山石料雕刻成石锁或石笋,在茶余饭后以玩转石锁为乐,有的是为了锻炼身体,有的则是作为一种游戏。长久以来,在茅山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作用下、在村民娴熟的石匠技艺影响下、在崇尚武力的民风作用下,“茅山石锁”这一独特运动方式形成。
茅山石锁多为长方形和正方形,石锁通常按重量划分,80斤以上的称大锁;40斤至80斤的称为小锁;10斤至40斤称为花锁。石锁基本动作归纳为抓、举、推、抛、接、高、飘、正、稳、活。石锁基本动作有90余名称,如:推轮、捞豆腐、观音托掌等。操练石锁花样为翻花、接花、组合套花。石锁表演具体形态:一是石锁本身的翻转运动;二是表演者的身形、步伐及腾挪、躲闪、抛接的技巧;三是多人表演时的默契配合。如今,这一项目在当代传承人的努力下,得到了较好的存续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