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根雕(象山竹根雕)是用毛竹的竹根及其天然形态,通过艺术构思、造型,雕刻成的传统工艺品。中国竹根雕艺术,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代,在雕刻艺术风格上形成嘉定和金陵两大派系。象山竹根雕继承中国明清时期民间竹根雕刻工艺及其风格的基础上,吸收现代艺术,利用竹根天然形状,雕刻成各种人物、佛像、动物等,形象生动,形态逼真。在造型艺术上,突破传统的用料规范,连根带须,一并应用,再现返璞归真妙趣,让竹根“变腐朽为神奇”。
竹根雕(象山竹根雕)与木雕、石雕一样,历史悠久。因竹根雕材质特异,不易保存,古代遗存的竹雕作品也较少。已发现的有清嘉庆年间的“秋叶贡盘”两件,由一只竹根剖开成对,无论立意造型及其技法,都表现出较高的艺术价值。
直至20世纪70年代,象山民间根雕艺人开始竹根雕艺术创作,不断进行新的探讨。由此,象山竹根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绘画、书法、木雕、石雕等艺术的养分,发挥竹根天然生成的艺术元素,运用写意的创作理念,根据竹根形状、肌理,随形而雕,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返璞归真”之情趣,开创了竹根雕艺术的新高峰。
20世纪80年代末,象山竹根雕产品出口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国内较大的竹根雕生产区域。象山县的竹根雕工艺美术厂达到了30多家。随之,由于同行间的削价、拆台等不正当竞争,象山竹根雕声誉一落千丈,企业陆续倒闭转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