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刺绣是哈萨克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哈萨克语为“克叶斯铁”,是哈萨克族适应草原游牧生活的产物,它与哈萨克族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其构图紧凑规整,纹样粗犷夸张,色彩艳丽和谐,刺绣方法奔放自如,草原韵味深厚,是千百年来哈萨克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的反映。
哈萨克族手工刺绣,源于何时已不可考证,只知道在很久以前,当哈萨克族的男人们身骑骏马,肩托猎鹰,伴着冬不拉悠扬的琴声,在辽阔的草原上游牧时,哈萨克族的妇女们就在自家的毡房里,用五彩毛线绣出幸福的生活,绣出快乐的心情,绣出心中的歌。无论是哈萨克族的衣服、裙子,还是鞋帽、帕包以及床炕上、室内的装饰用品,都点缀着哈萨克族妇女的绣品。
哈萨克族民间刺绣艺术有着悠久的传统,是哈萨克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历史学家苏北海、尼合买提·门江等学者论证,早在昆弥、乌孙、乃蛮时期,哈萨克族民间刺绣品就已进入商贾、官宦等统治者的殿堂之中,装点奢华。考古学家曾经在挖掘漠北的诺彦山第二十五号匈奴墓葬中,出土有精致的人像等刺绣画(匈奴也是哈萨克族族源之一)。
哈萨克族刺绣主要流传在哈萨克的黑宰部落。
由于哈萨克族自古从事畜牧业,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根据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哈萨克族刺绣工艺日益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