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刺绣,布依语称“绡哇”,当地人又将其称为“绣花”。
布依族刺绣历史悠久,汉代《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记载:“焚有姓氏用白练缠头,衣尚青碧,背领袂缘俱刺文绣。”“女绾发撮髻,饰以簪,压衫之前后左右文绣绚烂。长裙细摺,膝亦绣文绣。”布依族妇女如今尚有保留这样服饰的。可见这里记载的是布依族善于刺绣最早的文献。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布依族妇女)以青布一方包头,……腹下系五彩挑绣方幅,如绶;仍以青衣袭之。”明万历郭子章《黔记·仲家》说青布包头是“蒙髻若帽絮絮状”。
到了清代初期,妇女用刺绣作为衣饰的更加盛行,乾隆《平远州志·仲家》记载:布依族妇女“刺花袖口”。到清光绪年间以后,由于许多布依族地区逐渐改用织锦作衣饰,刺绣便随之而改作小件的装饰了。
到了民国以后,大多数地区的布依族妇女已经“易裙为裤”,衣裳改用栏杆镶边,用刺绣作衣饰的也就相应少了。但布依族妇女们仍喜欢用各式各样的刺绣花纹和图案来装饰自己的衣裙和生活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