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扯绳赛是甘肃省临潭县群众性的一项传统民俗体育活动,实际是一种大型的拨河比赛,在每年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晚上举行。该活动来源于明驻古洮州临洮军中强体之游戏。临潭县万人扯绳赛,以其绳之最重、直径最大、长度最长、人数最多而著名。该习俗体现了劳动人民勇敢的尚武精神和民族气质,有凝聚民心、维系团结的作用。2001年7月,该活动已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属于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甘肃临潭万人扯绳至少六百多年的历史。临潭县城关镇,俗称“洮州旧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洮河上游拐弯处。古时,曾为明驻古洮州临洮军中强体之游戏。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春正月,洮州(临潭)十八族番叛,命沐英移兵计之,英军至洮州旧城。英部将士之中多为江淮人”。唐封演《封氏闻见录》云:“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此教战。”这里扯绳源于军中“教战”活动。当年,沐英将军驻旧城期间,在当地以“牵钩”(即拔河)为军中游戏,用以增强将士体力。后来明朝实行屯田戍边,据《洮州厅志》记载:“从征者,诸将所部兵,即重其地。因此,留戌。”许多人落户于洮州,扯绳之俗遂由军中转为民间,就是古之牵钩在临潭县城一直留传下来的历史源渊。以至后来群众把扯绳作为“以占年岁丰歉”(《洮州厅志》)的象征,既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扯绳,也反映了各族群众渴望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民族团结,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